寻找「失联」的消费者;三孩政策后截然不同的餐饮趋势;这届购物中心,用这些方式帮助“打工人”抒压;人们越来越愿意为“心价比”付费
2021-06-01
(点击标题,直达原文链接)
01
寻找「失联」的消费者最近,行业内有一组数据被广泛讨论。经过2020年疫情催化,麦肯锡和摩根对中国零售市场的最新判断都普遍调高了线上占比。它们预测,到2030年国内零售市场线上占比将达到45%-50%。
显而易见,实体零售要活下去,线上化是必选题。而在一个有12亿在线消费者的生态,找到「失联」的消费者,有效链接,更是成为实体零售业实现增长的一个必选题。
➤ 与「失联」的消费者实现有效链接,是整个生意变化甚至实现增长的起点;
➤ 新链接:重构零售形态和核心价值链;
➤ 线上化时代的连接力;
02
三孩政策开放后,我发现了这个截然不同的餐饮趋势国家统计局已于5月11日,公布了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,其中很多数据值得餐饮人关注,比如,我国少儿人口回升、城镇人口持续增长、受教育人口继续增长……加上近日公布的放开三孩政策,这些都在告诉餐饮人,未来消费者对少儿餐饮需求、餐饮品质和信息化程度等,都会持续提高。
但其中,有一个很容易被餐饮人忽略的“隐藏信息”——老龄化。
➤ 老龄化到来,人口普查提示的老年餐饮需求;
➤ 做营养餐、送外卖,这些品牌已经在布局老年餐饮;
➤ 老年餐饮起步难,但可能衍生出不同的餐饮模式;
03
这届购物中心,用这些方式帮助“打工人”抒压最近,“躺平”一词迅速蹿红社交圈。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和内卷的裹挟,这种用消极态度对抗环境重压的“躺平”姿态引发了“打工人”的共鸣。
面对不断加剧的各种压力,“打工人”无论是身体还是心理都需要得到放松和治愈。瞄准这一需求,一些帮助“打工人”抒压的业态和产品应运而生。购物中心、商场、街区等也张开双臂,拥抱这些品牌,拉近与“打工人”的距离。
➤ 压力背后有大市场;
➤ 放松治愈形式多样;
➤ 强调精神感受成“解压”消费关键;
04
新消费时代,人们越来越愿意为“心价比”付费没有人能定义当代人的“消费观”。他们会为了几块钱的外卖快递费耿耿于怀,可在脸上一掷万金(医美、高端护肤)却毫不眨眼;他们可以接受拼单购买生活用品,而不吝啬消费鲜炖燕窝这样的日常滋补品;他们会为自家爱豆打Call,加价购买演唱会门票,却不舍得在各类音乐App付费购买会员......
这种又抠又壕的消费行为看似矛盾,然而事实上,在人们游刃有余地穿梭于物理世界和虚拟世界的今天,基于信息获取、甄别等方面的能力,他们可以在消费决策时保持更加清醒的头脑。
➤ 社会消费观的跃迁;
➤ 从“性价比”到“心价比”;
➤ 新消费、新零售、新营销;